[訪問手機版]
掃一掃關注學校更多資訊
同濟大學29門課程被認定為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課程
近日,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,同濟大學一共有29門本科課程入選,其中優(yōu)質在線課程3門、線下課程9門、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5門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9門、社會實踐類課程2門、示范性全英語課程1門。
3門優(yōu)質在線課程分別是《C/C++程序設計》(負責人:高枚)、《汽車構造》(負責人:李理光)、《解讀中國經濟發(fā)展的密碼——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讀》(負責人:石建勛)。
9門線下課程分別是《水質工程學》(負責人:鄧慧萍)、《歷史環(huán)境實錄》(負責人:李湞)、《汽車理論》(負責人:吳光強)、《機械制圖》(負責人:卜王輝)、《電路理論》(負責人:朱琴躍)、《數學分析》(負責人:潘生亮)、《材料檢測技術》(負責人:郭曉潞)、《中國國際戰(zhàn)略導論》(負責人:門洪華)、《工程倫理學》(負責人:顧祥林)。
5門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分別是《運動骨關節(jié)病學》(負責人:程黎明)、《流行病學》(負責人:張麗娟)、《營銷管理》(負責人:熊國鉞)、《運營管理》(負責人:邱燦華)、《創(chuàng)新方法與創(chuàng)業(yè)基礎》(負責人:王濱)。
9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分別是《測量放射性物質輻射強度的居里虛擬仿真實驗》(負責人:羊亞平)、《虛擬住區(qū)性能模擬交通仿真實驗》(負責人:湯宇卿)、《海底科學觀測網組網觀測虛擬仿真實驗》(負責人:楊群慧、高航)、《海底板塊構造的綜合地球物理虛擬仿真實驗》(負責人:于鵬)、《基于數字孿生方法的振動模態(tài)分析虛擬仿真實驗》(負責人:宋漢文)、《計算機I/O通道虛擬仿真實驗》(負責人:張冬冬)、《波浪運動特性虛擬仿真實驗》(負責人:付小莉)、《任務態(tài)—功能磁共振影像虛擬仿真實驗》(負責人:徐志宇)、《數字皮影動畫虛擬仿真實驗》(負責人:由芳)。
2門社會實踐類課程分別是《鄉(xiāng)村認識實習》(負責人:欒峰)、畢業(yè)設計(社會實踐類)(負責人:蔡永潔)。
1門示范性全英語課程為《通信系統(tǒng)原理》(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)(負責人:王超)。
此次上海市教委認定367門課程為2020年度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課程。其中優(yōu)質在線課程27門,線下課程112門,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101門,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85門,社會實踐課程21門,示范性全英語課程21門。
2020年11月30日,教育部發(fā)布了《關于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》,同濟大學54門課程上榜。
我校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,著力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“課程建設”這個提升人才培養(yǎng)質量的核心要素上,淘汰“水課”、打造“金課”,形成多類型、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。本科生院對標教育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要求,結合同濟大學一流本科人才培養(yǎng)目標,制定了“2020-2022年同濟大學一流本科課程體系建設規(guī)劃”,擬通過三年左右時間,共建設700門同濟大學一流本科課程。計劃分類分層實施、分步推進,逐步構建具有同濟特色、較為完善的一流本科課程體系,融入學校一流本科建設整體規(guī)劃。